自1983年全國全自動切管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以來,組織專家對全自動切管機標準進行制定、修訂和審查,共發布了90多項標準,其中沖模標準22項、塑料模標準20余項。這些標準的發布、實施,推動了全自動切管機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模標準件的研究、開發和生產正在全面深入展開,無論是產品類型、品種、規格,還是產品的技術性能和質量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 近年來隨著我國全自動切管機工業的迅猛發展,全自動切管機零件的標準化、專業化和商品化工作,已具有較高的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目前我國全自動切管機的標準化程度和應用水平還比較低,樂觀地估計不足30%,與國外工業發達國家(70-80%)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F在生產銷售廠家雖然逐年增加,但大多數是規模小、設備陳舊、工藝落后、成本高、效益低。只有普通中小型標準沖模模架和塑料模模架、導柱、導套、推桿、全自動切管機彈簧、氣動元件等產品,商品化程度較高,可基本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并有部分出口。而那些技術含量高、結構優秀、性能優異、質量上乘、更換便捷的具有個性化的產品,如球鎖式快換凸模及固定板、固體潤滑導板和導套、斜楔機構及其零部件,高檔塑料全自動切管機標準件和氮氣主彈簧等在國內的生產廠家甚少,且由于資金缺乏,技改項目難以實施,生產效率低,交貨周期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如,產品標準混亂,功能元件少且技術含量低,適用性差;技改力度小、設備陳舊、工藝落后、專業化水平低、產品質量不穩定;專業人才缺乏,管理跟不上、生產效率低、交貨周期長;生產銷售網點分布不均,還有不計成本、盲目降價、擾亂市場的現象,是需要認真研究,丞待解決的。經營品種規格少,供應不足;某些單位為了爭奪市場,不講質量,以次充好,偽劣商品充斥市場。